136惊变(上)-《三国志之刘备有子刘封》


    第(1/3)页

    王凌脸上一黯道:“正逢家父忌辰,王凌回家祭奠,本来早就该回长安去了,没想到却出了这种意外,只能受困于此了。3”

    王凌也是王氏族人,叔父王允官至司徒,他们这一支也随之在王氏族内水涨船高。不过王允长期在外,一直不是王氏族内主事人,王凌年少,也游离在权心圈外。这一次意外,王凌对刘封没有其他王氏子弟的畏惧,也没有任何怨愤的样子,仿佛只是经历了一件细微小事一般,难得他年少才俊,却有如此镇定。

    “彦云就是要借着此方,躲过此事?”刘封有些玩味的笑了笑,按照他的标准,像王凌这种王氏内围子弟,并不是这一次赦免的对象,不过此时他却觉得,这个人的出现,纯属是个意外,本来也应该没他什么事的。

    王凌淡然一笑:“人算不如天算,还是落入刘公子手上了。”

    刘封一顿:“当初王祈举事的时候,彦云是否也恨不得将刘封碎尸万段?”这一句话,却是严肃了起来。

    “你我本无仇怨,当日刘公子盛情,王凌依然感铭在心。”王凌定定的看着刘封,声音里赫然有些失落,“王氏举事,也是被逼无奈,王凌身为王氏子弟,自该尽一分力。”

    “被逼无奈?”刘封冷笑一声,“我父子入主并州,虽算不上对王氏尊崇优礼,可也不曾为难过王氏一族罢?”

    “钟繇禁令出行,已有几个王氏子弟违令被戳,无任何情面可言,外间又有传闻叔优叔父已经先一步归顺了袁绍,刘公子这一次回来,便要与王氏不利……”

    非是当事人,不能体会到当时的紧张,刘封对王凌的解释,信也好不信也好,也都没有任何区别了。

    “不知刘公子,将要如何处置王氏一族?”迟疑了一下,王凌还是认真的问道。

    “妇孺全放了,包括王祈的家人,也一概不论。至于亲围子弟,这一次晋阳城内死伤万余,自然依大汉律法行事。”依法行事,自然没有放过的理由。

    王凌手心微微一抖,所谓的亲围子弟,也包括了他在内,抬头看了刘封一眼,却淡然笑了起来:“总是刘公子高抬贵手,能得如此宽厚处置,我王氏一族,感恩不尽。”

    “我已撤了围捕令,王氏族人如有脱难者,一概不论。”刘封也不理他这似是反讽,似是由衷的话,微微一顿,笑了笑道,“朝廷多难,全赖司徒尽力与董卓周旋,才保得陛下无事,这一次,彦云大概也不会有事罢。”

    王凌一怔,胸口一块巨石顿时松了下去,几乎便要脱口而出的问一句“当真”,只是他自幼受得家族严格的礼仪教导,这一刻,终于还是冷静了下来,只疑惑了看了刘封一眼,有些不信的道:“刘公子这口子一开,将来如何惩戒叛上作乱者?天下之人,怕是不会敬服刘公子宽厚,却尽会欺刘公子软弱了。”

    人善被人欺。

    当造反成功可以换取无数的荣华富贵,代价却不过自己一条命时,造反便最有利可图的一条路,况且,男儿汲汲以求名,纵然杀身成仁,又有何所惧?

    这么点道理,刘封还是懂了,然而却也不在乎,或者说,管不了那么多了,洒然一笑道:“你们王氏一族在并州的数百年积蓄,尽皆收归州府所有,王氏一族或有亲族可以依靠,不致有冻饿之忧,然而只要刘封一日不死,你们便永无出头之日。3世间多有才智之士,将来取舍如何,不在一纸杀令。”

    “嗯?”王凌想不到刘封会如此自信,想了想,却又有些恍然,王氏一族数百年积蓄,那是何等的规模,去了田宅所有,王氏一族就成了无根之浮萍,纵然还他族亲友相助,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何况王氏还是并州第一豪族,如此天上人间之巨大变化,自然也足以为后来者戒忌。

    想通此节,王凌却又有些迟疑了起来,打蛇不死反遭蛇咬,话粗理不粗,当即摇了摇头,道:“王氏子弟,多有才俊者,亲朋故旧更是遍及天下,刘公子没收了王氏所有,却不会饿了我们,只是这么一来,父兄之痛,破家之恨,刘公子便是王氏一族不共戴天之仇了……”

    “依彦云之见,我正该对你王氏一族赶尽杀绝了?才好一了百了?”刘封闻言大笑了起来,几个侍卫略略摆了些吃食上来,刘封示意王凌坐下就用。

    王凌也不拒绝,自知失言,尴尬的轻咳了一声,自嘲的道:“我躲了一日一夜,想不到会在这里受了刘公子款待。”

    刘封再不说话,静静的等他用食,也只陪了几杯酒。

    少停,王凌便放了筷子下来,却欲言又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