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钱粮(中)-《三国志之刘备有子刘封》


    第(2/3)页

    钟繇苦笑着站起身来,随田丰一同去找刘备。

    刘虞和公孙瓒都曾对刘备有恩,只是眼下这两家都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了,绝不是刘备一封信就可以打发了。钟繇并不抱什么希望,不过田丰素来刚执,一旦认定了某事便会咬住不放,主公刘备也一向对他言听计从,也许他有办法也说不定。

    …………

    正心书院的规模不大,占地不过百余亩,除了百余间草草筑成的校舍和存放刘封从洛阳运来的皇室私密藏书的藏书馆,其他的地方还是一片荒凉,稀稀落落的有几间房屋还在依次搭建着,显得很不协调,根本就与她藏有上几千册秘本皇室藏书的嘘头搭不上边来。让人第一眼看去,就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不过按刘封的话说,这只是“初期”,书院会随着学生、名师的逐渐增加而不断扩建。3在书院的大门口,高高竖立的一块蔡邕亲笔手书的巨大石碑,一篇短短81个字的铭文,却给人一股强大的自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

    每一个经过正心书院的人,不管他有没有进去的资格,都会将这篇《陋室铭》深深记住,并大受鼓舞。不过当人们四处打听这篇奇文的作者是谁时,却没有人能答上来,只知道,这绝不是蔡山长的作品。在人们惊讶于究竟是什么人作出了这样的旷世奇文,竟能抢在蔡邕前面被立于正心书院大门时,蔡邕却三缄其口,只有对作者的一片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声言就是自己著文,也远不如此。

    不问可知,这篇奇文,自然是刘封的“作品”了,不过其中的“南阳诸葛庐”一句,却换成了“富春严陵濑”,将光武帝时期的拒不做官躬耕于富春山的高贤隐士严光抬了出来,虽然远不如诸葛亮号召力大。至于不愿书写自己的名字上去,却只让蔡邕“叹服不已”,自承不如,并甘心为其代笔。也不是刘封不好意思,不过为了给正心书院多添一分神秘感罢了。

    转眼正心书院开山已有月余,所录的学生却只有不过二百余人,这还是刘封恳请蔡邕法外开恩的缘故,否则依蔡邕的意思,这其中能留下十分之一就不错了。讲师也只有蔡邕一人,蔡邕倒是以山长的名义发出了不少邀请函,不过就算是离这最近的卢植,他现在隐居于老家涿郡,就算有心发挥余热,一时半会也到不了。

    至于其教学,则是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择一空地,学生四面围坐,蔡邕居中滔滔不绝讲上几个时辰。至于其他的时候,则是放任自流,各人拿着一块竹牌对藏书馆借书,自己去领会,有不懂的再去请教蔡邕。蔡邕是个百科全书式的天下奇才,他早年也曾为汉灵帝所重,被允许进入大内借阅皇室藏书,以其过目不忘之能,几乎就是一个无所不知的,就他这块招牌,也差不多抵得上整个正心藏书馆了。当然,这仅限于经学古籍,让蔡邕去解算术推物理,他还是办不到的。

    今天并不是蔡邕讲学的日子,刘封骑着一匹驽马,递过门牌顺利的进了去。他一身素袍,甚是简略,也没有人注意他是什么人,众人各自看着自己的书,偶有轻声交谈的,却绝无喧哗之声。刘封也不与人交谈,径自借了一本书出来,随便挑了个位置坐下来看书。书院学生的名册他都看过,只可惜从中没能挑出什么自己有印象的名字,而且都是并州本地人,其他地方的人,就是慕名而来,一时半会也赶不到,对于这一点,刘封也不着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