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粮食(下)-《三国志之刘备有子刘封》
第(2/3)页
“侯爷天纵英才,你都以为棘手的事,在下不过一介书生,黄口孺子,只怕力有不逮!”卫行有此错愕,不无讥讽的道。
刘封摇了摇头:“若是在冀州并州,自然用不着你们,只是在说畿,我却无能为力。不过二位若是有心,却是轻而易举的事。”
“将军请讲。”隐约觉得微有不妙的卫行还待推托讥讽,看了一旁沉思的蔡琰一眼,遂小心的道。
“董卓火烧洛阳,”刘封看了他二人一眼,“公仓私储,官府民居,能带走了全皆带走,带不走了便付之一炬,百万洛阳居民或为他胁裹西去,或就此流离失所,青壮为贼寇,老弱填沟壑……
家父心中不忍,散发军粮救济百姓,先后左右收拢灾民已不下五万人,每日络绎而来亦有数千之众。我军千里馈粮,本就只有几千军士,徒然多了这数万百姓,眼见着粮草不继,卫公子河东世家之后,若能资助我些许粮草,刘封感激不尽!”
看着卫行还有些犹豫,刘封无奈的自嘲道:“我不与你找诓,若非指望着你或能缓我眼前之急,就凭着当日你在河东的举态,我才懒得出来受你的气!”
卫行俊脸一红,又有些羞急,冷笑道:“兵连祸结,是谁人为之?今日刘公子能开仓济民,百姓便是只有感怀公子活命恩德了,世代不忘了!”
“眼下不是斗气的时候,也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这数万百姓嗷嗷待哺,还请卫公子施与援手!”刘封没有分辩,歉然一揖道。
蔡琰心有不忍,期翼的看了卫行一眼,道:“只将军收拢的这五万百姓,每日口粮就不下千斛之多,而京畿受灾百姓不下百万,而时节已经到了七月,就是要补种也来不及了……”
卫行低头一偏:“我卫家名为河东首富,董公征粮,袁公也征粮,刘公子还要征粮——”说到此处,卫行嘴角微微上翘,“刘公子怕是不知道,这地上长的是粮食,不是砂子,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
“刘封失策,卫公子看来真是无能为力了。”刘封心往下沉,轻舒了一口气,静静的看着眼前俊美飘逸的一张脸,底下,却是这般的冷血!
蔡琰有些失望,默然的低下头来。
“我家远在河东,远水救不了近渴,而且,我父虽为族长,很多事情他也是做不得主的。”卫行有些犹豫,目光亦有些飘离。
“我也不要太多,只要这几万灾民度过眼胶灾荒就行。”刘封还是不希望运起自己最后一张王牌,“公子能否与我作保,我以并州的名义,向河南丁家、新城徐家借粮?三个月之内,我能从并州送来粮草,或等价之物代换?
据我所知,河东卫家与丁家、徐家曾有大恩,卫公子与丁家、徐家也多有往来……”刘封没有放弃,只是退让了很大的一步。
“并州一部丁口不及京畿一郡,又连年征伐,刘公子如何做保?”卫行嗤笑一声,“这几十万灾民,阁下不会以为济了他们三个月就可以了吧?”
“我们这一路过来,京畿世家不少,开仓济民也不在少数……”蔡琰略有些犹豫,轻声道,她幼年与蔡邕亡命江湖,这里头的玄机却是瞒不过去的。
“若是卖身为奴,青壮饿不死,女子孩童也有人要,只是那些老人体弱的呢?”刘封冷笑道。乱世之争,最苦的就是流离失所的百姓,那小门阀小世族自保不足,还可以亡命他乡,学有几门阔亲戚可投奔。而像河东卫氏、河南丁氏、新城徐氏等连县跨郡的豪门却几乎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却正好可以借机兼并无主良田,逼迫那些走投无路的灾民们卖儿卖女,卖身为奴,只要还有点用处的人都逃不过这个命运,除非,他们选择做乱世的强盗!只有那些孤弱残老,拿着贱卖儿女后一点可怜粮食慢慢等死。
“若无各路‘英雄’,又哪来的如此烦恼?”短短不过半月,河东卫氏奴仆又多了上万人,此中的道理,卫行并非不懂,只是事不关已,他也觉得,一个能买一个愿卖,也是天理常情,并无不妥之处,对刘封话里明显的指责自然不服,尤其见刘封出言讥讽蔡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