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决定-《我在大康的咸鱼生活》
            
            
            
                
    第(3/3)页
    从内心深处来说,景和帝一定不愿意留礼王的性命的。
    可碍于各种祖宗规定,还有人言可畏,景和帝都不敢杀他。
    现在柳铭淇执意要赐死礼王,在景和帝来说,内心肯定愿意接受,甚至于是欢喜。
    哪怕是有一丝丝的纠结,也不会改变他真实的想法——这不废话嘛,你试试看面对这样的情况,你能不能原谅仇人?反正我们华夏人是不会愿意的,西方圣母说不一定。
    在他们两人身后不远的赵寿,一直在尖着耳朵听他们说话。
    见状不觉深深的长出一口气。
    景和帝心中的死结之一,就是礼王。
    想杀又杀不得,反而是要看着他还在身旁恶心人的活着。
    说不定景和帝长时间没有恢复,原因之一就是这个。
    现在继任的皇帝做恶人,景和帝又不用担当恶名,那是最好不过了。
    ……
    从太上皇寝宫区域出来,柳铭淇便把这个决定写了一份中旨,给文渊阁和宗人府送了过去。
    宗人府的折子跟着便回来了。
    “皇上圣明。”
    这是肃王写的。
    作为嫉恶如仇的宗人府宗正,肃王平日里对于那些作奸犯科的宗室子弟都不放过,你更别说像是礼王这样的忤逆亲王了。
    肃王比柳铭淇还想要早点清除这个宗室中最大的败类。
    在他催促了之后,柳铭淇这么快便决定了,而且是如此决然的旨意,他当然是很欢喜。
    文渊阁的折子来得晚了一点。
    不过抬目看过去,五位丞相还是都一一签名画押,同意了皇帝对于礼王的赐死决定。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皇家的家规容不得礼王这种忤逆人伦的宗室,国法那就更加不能容忍了。
    礼王的作为,已经是跌破了为人臣子的最低底线。
    倘若不把他正法了,以后人们还愿意相信朝廷铲除罪恶的坚决决心吗?
    可想而知,许多罪犯便会说,连礼王都不死,你凭什么要我死?
    如此,尴尬不尴尬?
    同时这也是群臣们对太上皇的最后一个交代。
    太上皇是个不错的皇帝,现在呗礼王弄得这般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丞相们自然也想要帮他报仇。
    如今皇帝出面,自己承担责任,他们没有理由不附和。
    在大康,想要赐死一个亲王,光是皇帝说没有用,还得宗人府、文渊阁一起赞成,才能有效。
    这也是太祖当初定下来的规矩,为了以防万一。
    没想到八十多年之后,终于是用上了!
    于是,礼王的命运便这样被决定了下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