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科普 功高分三国,名成八阵图-《九幽剑鸣》


    第(3/3)页

    发展历程,纵观《唐太宗李公卫问对》全书,可发现八阵图的发展和改进的全过程,可以看出《八阵图》渊源极深,可以追溯到上古华夏的黄帝。

    经过姜太公,司马穰苴,管仲,孙武等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到三国时期,诸葛亮使他达到了顶锋,完善为八阵!唐代李靖由于九个阵指挥过于复杂而简化为六花阵。

    命名和组成上,八阵图分别以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命名,加上中军共是九个大阵。中军由十六个小阵组成,周围八阵则各以六个小阵组成,共计六十四个小阵。八阵中,天、地、风、云为“四正”,龙(青龙)、虎(白虎)、鸟(朱雀)、蛇(

    螣蛇)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阵布于后方,以为机动之用。

    八阵图的特点,正如李靖《问对》所指出的,是“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内圆外方”;而其构想,则与《周易》是分不开的。八阵的排列,实际是一幅“文王八卦方位图”。

    八阵中的每一阵都由六小阵组成,取《周易》六爻之意。八阵加中军的总共六十四个小阵,与《周易》别卦的六十四卦相合。至于八阵图的奇正之法,即杜牧之《孙子注》所说的“奇亦为正之正,正亦为奇之奇,彼此相穷,循环无穷”,则更是《易》理在布阵中的具体应用。(林花甲2005年2月)

    “八阵图村落”就坐落在金坛儒林镇东南的大鲁墅和小鲁墅村,因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八阵图村落”早已面目全非。

    为“八阵图村落”的分布图。历史上诸葛亮确曾推演兵法,改进“八阵图”来教习蜀军将士,令蜀汉兵精甲于天下。每次北伐出兵,只动用数万人马,却打得魏国将帅坐拥中原九州之精锐,只敢坚守营垒,避不应战。

    至于《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设下“八阵图”石阵兵困陆逊之事,当然只是家言,并非史实。在夷陵之战后,曹丕当即兵分三路,大举伐吴,欲得卞庄刺虎之利。

    为避免两线作战的困境,陆逊甚至主动向惨败后于白帝城休养生息的刘备慰劳请和,更不可能起乘胜追击,侵略蜀中之念了。

    八阵图是作为防守方来用的,核心乃是以少数兵力战胜多数的敌人,一旦敌人上过一次便不会再上第二次当,诸葛亮所创的八阵图至今都无人可攻破,目前仅一人能看破,那就是东晋桓温。

    桓温只能勉强看破诸葛亮的摆阵原理,却始终攻破不了排兵的阵法,因此只能绕道离开。虽然自古至今从来不缺少擅长排兵布阵的奇人,但是诸葛亮所创的八阵图至今都无人可攻破,可见诸葛亮的精妙无人能及。

    诸葛亮所设置的八阵图,相传有四处:一是在陕西勉县境内;一是在四川新都境内;另两处在奉节,一是城东江边的水八阵,一是白帝城东北草堂附近的旱八阵,又称草堂八阵。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奉节的水八阵。

    水八阵位于梅溪河人江处,离县城甚近。所谓水八阵,实是长江和梅溪河洪水夹砂移石形成的沙洲质坝。洲质上有盐泉,每逢枯水季节,债坝露出水面,人们便纷纷在此取卤熬盐。炉火熊熊,连绵数里,十分壮观。

    故此处又有“臭盐商”之称。据传说,诸葛亮为防御东吴入蜀,曾两次来奉节,在军事上对这一带不免作过一番布置;在地势平阔的臭盐渍上排过阵势也是可能的。于是,

    八阵图的传说便越来越神奇了。

    不过,八阵图也并非完美,还有几处小小的缺点。

    1.地域限制“八阵图”并非任意使用,需要根据一定的地势环境才能摆出。能摆出“八阵图”的地域,必须是极为开阔的平坦地带,不能有任何的丘陵以及山峰。

    由于“八阵图”属于障眼迷幻阵法,很容易让敌人有迷失方向的感觉,故若是附近有山岗或是高建筑物,敌人就可以从上至下俯视“八阵图”,其中奥秘一目了然,毫无神秘感可言。

    2.规模限制“八阵图”在很多次战役中都出现过,不过这些战役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是大规模战役,并且从来都是正面交锋。

    “八阵图”的摆阵人数为24000人,规模之大可想而知,如此多的人数却也会带来指挥的不便,故此,若是敌军选择小规模骚扰,或者采用游击战术的话,“八阵图”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威力

    3.传承限制,无论古今,“八阵图”的威力有目共睹,不少人都曾经慕名学习,可是由于“八阵图”的奥妙太惊奇,很多人学了一辈子都没学明白。

    况且“八阵图”的使用次数很少,在整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也就使用过一次,故而它的实用性肯定不高,即使费大力气学会了,也并没有太多的用武之地,导致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由此可见,虽然“八阵图”被传的神乎其神,可也有自己的“致命死穴”,这也印证了“万物相生相克”的古老理论,而“八阵图”会如此出名,都是得益于《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突出的描写,总体来说,“八阵图”威名远扬,还是沾了诸葛亮的光……

    最后的最后,令人惋惜的是八阵图现已失传,如今只能在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西南的八阵图遗址可以一睹它的风采了。

    (本章完)

      


    第(3/3)页